宕昌新城區。本報通訊員劉輝
  2月15日,“宕昌”縣名稱審音論證會在北京召開。論證會上,與會專家一致同意將“宕”字的“tàn”音在常用字典詞典等漢字工具書中,註音予以認可。
  在此之前,“宕”字在《新華字典》中的讀音為“dàng”,而在宕昌縣乃至整個甘肅省,人們習慣讀為宕(tàn)昌。
  宕(dàng)昌?還是宕(tàn)昌?一個縣名定音正名的前前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淵源?本報記者齊興福通訊員劉輝
  “宕昌”的現實與尷尬
  宕昌縣,位於我省隴南市西北部,全縣面積3331平方公里,轄6鎮19鄉,現在聚居著漢、藏、回、羌、苗、滿等9個民族的31.5萬名群眾。
  宕昌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為羌人居地。在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紅一、二、四方面軍先後兩次到達宕昌縣哈達鋪鎮,黨中央、毛主席在這裡作出了“到陝北去”的重大決策。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
  宕昌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岷山山系與西秦嶺延伸交錯地帶,境內地形複雜,景觀各異,資源豐富,有國家4A級自然風景區官鵝溝,有古樸神秘的宕昌古國遺址,還有羌藏民俗古村落。縣內盛產中藥材,被譽為“千年藥鄉”。
  然而,多年以來,當地人一直面臨著一種尷尬:縣名“宕昌”中的“宕”字,在《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中,只有一個讀音,為“dàng”,在民政部出版的國家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13》中,明確標註“宕昌”為“dàngchāng”。在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有聲媒體中,一直將“宕昌”讀為“dàngchāng”。而在宕昌縣乃至整個甘肅省,人們代代相傳的口語交流交際以及官方語言中,都叫作“宕(tàn)昌”。
  近年來,隨著宕昌縣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交流,知名度迅速提升,在維基百科、百度詞庫和一些電腦輸入法中,已經明確給“宕昌”做了新的註解:甘肅縣名,讀:“tànchāng”。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們知道了“tànchāng”,瞭解了“tànchāng”,也認可了“tànchāng”。然而,“宕昌”(tànchāng)到底如何發音,多年來未能納入國家地名規範工作。
  “名不正則言不順。”宕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福全說,縣名的讀音問題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也影響了當地經濟社會的正常發展。
  很多宕昌人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到了外地出差、辦事,需要開住宿發票,服務員會問:“宕昌(tànchāng)的‘宕’(tàn)字怎麼寫?”宕昌人要麼用筆寫出來遞給對方,要麼就回答:“就是‘跌宕(dàng)起伏’的‘宕’(dàng)字!”
  類似的遭遇還出現在當地政府機構、企業的對外交流、貿易中。王福全告訴記者,很多時候,即使宕昌人做了很多相關的解釋,但因為方言發音等因素影響,很多外地的客戶在購物發票或是其他票據上,將宕昌寫為“談昌”“炭昌”等,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2005年,宕昌縣將縣名“宕昌”定音正名工作提上議事日程。縣上主要領導前往國家語委和中國地名所,彙報了縣名的問題。此後,宕昌縣一直都積極協調此項工作,但沒有大的進展。
  2013年,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之際,北京一家傳媒公司在宕昌縣拍攝了紀錄片《北上——長征在哈達鋪》。而攝製組到縣裡拍攝後,因為該片中縣名的讀音問題,當地歷史研究者以及群眾提出了很多建議,並堅決反對將“tànchāng”讀為“dàngchāng”,致使紀錄片至今沒有播出。
  為何要讀宕(tàn)昌
  宕昌為何讀宕(tàn)昌?其中隱藏著怎樣的淵源?“宕昌‘tànchāng’的讀音歷史久遠,系當地人代代沿襲,口口相傳。”王福全說,宕昌是一個有著濃郁氐羌文化的千年古國,因西晉永嘉年間羌族首領梁勤建立的“宕昌國”而得名。公元307年,梁勤建立宕昌國至北周,歷時259年。近年來,“宕昌古國”的歷史遺跡、出土文物和遺傳風俗都受到多方專家的關註和研究,也多有論述著作,發表了各種考證觀點。但對於宕昌讀音的來源,目前公認的一種觀點是,“tànchāng”的讀音源自古羌族語言,因為古羌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借用漢字“宕”和“昌”,用其“石洞”和“日光下說話”的原意,表達古羌族“政權穩固,安居樂業”和“繁榮昌盛”的美好祝願。
  1954年,宕昌縣由周邊岷縣、舟曲、武都三縣邊緣地帶組建設縣,1958年曾與岷縣合併,1962年又分設至今。行政區劃分分合合,但當地淳厚的民風沒有變,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沒有變,“宕昌”(tànchāng)發音沒有變。
  2013年,宕昌縣再次請求國家有關部門研究,將“宕”字的“tàn”音在常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中註音予以認可。
  宕昌縣定音正名的事,也引起了省上多個部門的關註、重視。2013年12月,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就宕昌縣定音正名一事,聯合向民政部提出申請。
  定音“tànchāng”符合當地實際
  2014年2月15日上午,北京展覽館賓館,由民政部委托中國地名學會主辦的“宕昌”縣名審音論證會正在進行。這是40多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首次對縣級行政機構名稱進行審音定名。國內知名的民族歷史專家孫宏開、民族語言專家黃行、語言文字專家厲兵、方言專家李藍等專家參加了會議。
  會上,宕昌縣作了《關於甘肅省宕昌縣正名定音的情況彙報》,西北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所長雒鵬代表甘肅省專家組作了發言,省民政廳、省語委報告了行政機關意見。與會專家在聽取了各方意見後,對宕昌縣“宕”字審音問題從歷史、民俗、方言等方面進行了認真分析和論證。
  專家一致認為:對宕昌縣“宕”字進行註音認可,符合當地群眾強烈願望,對弘揚傳統地名文化、方便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推動經濟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與會專家一致同意將“宕”字定為多音字,讀“dàng”時與原來註釋相同;讀“tàn”時註釋為“宕昌(tànchāng),甘肅省縣名。
  記者關註  (原標題:【記者關註】“宕(tàn)昌”緣何定音正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f71ufde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