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本報刊發報道《海外高層次人才管敏鑫“被解聘”調查》,引襯衫起強烈社會反響。截至目前,浙江大學對管敏鑫的院長“解聘”問題尚無回應。
  在擔任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的過去近3年,尤其是最後半年,管敏鑫這位全職回國的“千人計劃”入選者究竟遭遇了什麼,那些“反對”他的人的具體異議是什麼,支持他的人的理由西裝外套又何在?浙江大學校領導在11月11日任免大會上所言“考慮到學院工作目前遇到比較大的困難”中的“困難”指的又是什麼?
  中國青年報記者又進行了進一步usb的調查。
  “班子分裂”
  在11月11日的生科院幹部任免會議上,管敏鑫做了公房屋二胎開發言,其中有這樣一番話:“我想不清楚,為什麼有人對我有深仇大恨,生科院要發展,我們不能折騰,整整5個月了。希望大家能夠團結。”
  自今年6月份那貸款封針對管敏鑫的“舉報信”起,他所言的“折騰”便開始了。
  這封舉報信的簽名人之一、生科院教授張明新告訴記者:“我們就是反對他,這話我到哪都可以說,他不適合當院長。”張明新的另一個身份是生科院副院長,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之一。
  矛盾爆發始於生科院的領導班子“不和”。
  記者查閱生科院2013年黨政例會記錄看到,該院6月至11月之間僅有3次黨政例會,張明新和李崇兩位副院長均在請假名單上。
  10月25日,在收到一封由生科院人事部門發送的有關該院聘任工作小組討論會議的通知郵件後,32位該院教職員工在第二天收到了這樣一封回信:
  “在新院長到任和新班子成立之前,召開這樣的會議純屬浪費教授們的時間,我拒絕參加!”
  這封郵件的發件人顯示即張明新。
  生科院教授田建“看不下去了”,他給張明新發了短信,問他為何要這麼做,“在換屆過程中,有關行政管理工作要原班子繼續做好,這是學校組織部的話。這是在搞不團結。”
  12月6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張明新說,不參加黨政會議和聘任工作小組討論會議的理由一樣,即“參加會議也沒用,他(指管敏鑫)啥都不聽,什麼都要聽他的,我去了有什麼意思?”
  另一位未參會的副院長李崇則表示其當時身體不適。
  不過,李崇和張明新一樣,對管敏鑫同樣持“反對”意見。他告訴記者,管敏鑫剛來時,生科院上下都積極配合他的工作,對他“也很熱情”,但到後來,管敏鑫對生科院的工作“有了越來越多不合規則的指指點點”,“搞得我們的工作沒法開展,這不讓你管了,那也不讓你管了”。
  11月13日,生科院開了一場該院內部的黨政例會,這是管敏鑫不再擔任該院院長後的第一次黨政例會,張明新和李崇都參加了。
  在這次會上,該院領導班子通過了這樣一項議程:討論了學院黨政聯席會議的議事規則,決定沿用2010年12月制訂的管敏鑫受聘之前的議事規則,並將提交會議議題分為審議、通報和討論三類來提高會議效率。
  工作沒法開展VS管理規範化
  張明新不願出示那封寫給校領導的“舉報信”,但他告訴記者,除有關管敏鑫資歷造假的問題外,信內還主要提了三點內容,一是管敏鑫“把我們的分管工作拿走”,“工作沒法開展”,二是其工作方式簡單粗暴,“什麼事都不和我們商量”,三是其管理不作為,不發揮作用,“整天不見人,(學院)有他沒他都一樣”。
  有關第一點,涉事雙方的說法分歧很大。
  在張明新的描述中,管敏鑫將由李崇分管的該院本科教學的求是班工作“據為己有”,“不讓他管了”。
  他還告訴記者,在一次黨政會議上,李崇和管敏鑫說起這件事,但管敏鑫一句“你閉嘴”便“結束”了這個“本可以用討論來化解的矛盾”。
  另外兩位生科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向記者證實了“閉嘴”事件,“說的是閉嘴或shut up,”但在其中一位同為千人計劃入選者的教授描述中,這樣的話在國外十分常見,“工作是工作,吵得熱火朝天都可以,私底下依然可以做朋友。”
  但這件事在管敏鑫看來,並非“海歸”、“土鱉”的“文化差異”這麼簡單,“是我動了他的利益”。
  有關求是班的問題,管敏鑫稱自己發現了“一些問題”。這個由國家重點支持的本科生教學班,擁有著高達百萬元的經費資助,但管發現,“這個本該專款專用的費用,卻成了唐僧肉,不少人拿其他賬目都可以來報銷!”
  在管敏鑫向記者展示的郵件中,記者看到該院一些教職員工發來的“報銷請求”的內容。
  如今的求是班經費報銷賬目由管敏鑫找來的兩人專門負責:填表格,走一套流程下來,而不是“找一個副院長簽字就可以了”。
  生科院另一位領導班子成員秦林這樣告訴記者:“他(管敏鑫)的做法更多是把一些流程規範化,但在規範過程,肯定會‘剝奪’一些人的權力,傷及一些人的利益。”
  工作方式簡單VS引進國際慣例
  一次民主生活會讓張明新認為管敏鑫的“工作方式簡單粗暴”。
  “在引進海外人才時,能否更多地考慮學科的意見?”張明新在會上向管敏鑫提了意見。
  在張明新的描述中,該院以往的人才引進模式更多的是,由各個學科或各個研究所推薦人才,再經學院統一投票決定。而自從管敏鑫擔任院長以來,變成了管的“一言堂”,“所有的簡歷都要由他先篩選一遍,他讓誰來參加考試,誰才能來。”張明新認為,這一做法對各個所的發展“欠考慮”、是“不平衡的”。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管敏鑫稱他只是將海外常用的人才引進做法引進了生科院。
  在管敏鑫辦公室,記者看到一份浙大生科院刊登在Nature雜誌上的招聘廣告。
  “這可以讓更多海外的有識之士看到”,管敏鑫說,他也並未將簡歷的“初篩權”據為己有,而是成立了一個臨時小組,針對不同學科的人才,由不同的學科負責人參與到小組來,經過這一小組的面試打分,最後再經由生科院人力資源委員會投票決定。
  這一說法得到了秦林的證實,這位已經擔任該院領導班子成員近10年的教授告訴記者,在管敏鑫來之前,生科院從未有過“大規模”的國際招聘。
  “我私下甚至提醒過他(管敏鑫),會不會一下子招太多了,”秦林說,管敏鑫卻告訴他,“現在是回國的好時候,人才可不等你,他既然有意向回國,你錯過了他,他就去別的地方了。”這種參照國際化的引進方法客觀上“弱化”了以往各個學科或各個研究所推薦人才的發言權。
  整天不見人VS出去談項目
  “整天不見人,有他沒他都一樣。”張明新指責管敏鑫管理不作為。
  張說,“他總覺得自己很牛,和我們講他今天和誰喝酒,明天和誰喝酒了,都是有關係的人。他的口頭禪就是‘找關係’。”但是,“他就是不和普通教授打成一片。”
  “我喝酒是為了誰?”管敏鑫聽到這話後說。
  這引出一個問題——
  把海外高層次人才招回來,擔任一個具有實權的中層幹部即學院負責人,究竟該做什麼?
  在張明新看來,“你不能團結教授,尤其是骨幹教授,讓他們安心地做好科研工作,你的作用在哪裡?工作都搞不下去了啊!”
  管敏鑫卻認為,院長主要是打通國內學術界“高層”的關係,給學院爭取更多的科研項目,讓教授們“有活乾”,對外則是爭取更多的校友資源,讓學院在國際舞臺學術地位上上一個臺階。
  假如沒有“解聘”這件事,管敏鑫告訴記者,他將在本次中層換屆時,重新“組閣”學院行政領導班子,以“更順利”地開展工作:物色一位可以“把科研工作做實”的副院長,再找一位合適人選來接替即將屆滿的教學副院長。
  不過,在5月底,也就是在那封舉報信事件之前,管敏鑫和別人提到了這一想法,至於是誰,他稱“記不清了。”
  如今,管敏鑫被“換掉”了,而本來將要被“換掉”的科研副院長、教學副院長依然在位。
  就在反對與支持管敏鑫應否擔任院長的雙方各執一詞時,對記者聲稱“中立”的秦林說,“我想是管敏鑫來了以後,觸犯了‘土鱉’的利益。”
  秦林說,他所指的“土鱉”利益並非以往人們所談到的“海歸拿的工資高了,課題級別申請更高,土鱉心理不平衡”,而是一種“要改章建制,建立新規則的不安全感。”
  張明新、李崇均對此否認。
  “別忘了我也是海歸啊,只不過我回來的比他(管敏鑫)早。”李崇說。
  “我們在這裡辛辛苦苦打好了基礎,他一回來……你知不知道,他(管敏鑫)拿的年薪不知道比我們高多少,還總是計較院長這個職位……我都不在乎的,一個行政崗位嘛!”張明新說。
  “要知道國家引他回來是乾什麼的,是引領科技創新的,好好做科研,他之前在海外是醫院的,沒乾過學院,現在學校有意向讓他去醫院任職,不是挺好嗎?”生科院植物科學研究所另一位知名教授王偉群說。
  (除管敏鑫外,其他受訪人要求不具名,故均採用化名)
  本報杭州12月9日電
  相關文章
  (原標題:管敏鑫被“解聘”追蹤:海歸土鱉之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f71ufde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